200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企业纷纷减少开支、裁员减员来应对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对于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就业形势无疑是当头一棒,受其影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早已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而如何应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成为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理性分析 摆正心态
面对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烦躁与悲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悲观情绪也恰恰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它不仅让我们丧失信心、迷失方向,还会在我们的亲朋好友中不断传播,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克服悲观情绪,就必须理性认识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小范围出现的问题,其实它早已作为全球性问题出现在各国学者的讨论中。早在1990年,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就已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一大批隐蔽性失业人口。许多经济学家早已预言,21世纪全球将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就业战争。既然全世界的就业者都在面临这一考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没有理由在角落抱怨,我们理性分析社会紧缺人才,以积极、主动、正确的心态寻找机会,成功就业。
一位面临就业的大四学长告诉笔者,每个毕业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向,不要把眼光盯在传统的“集中”区域、行业、单位,在“冷门”中成功就业,从低层做起,切莫“高不成、低不就”。
就业信息积极关注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毕业生应有备而战、主动出击。所以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许多时候,毕业生无法成功就业是因为就业信息不完备。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关于就业的信息无处不在,只是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在积极的关注着就业信息?笔者偶然去校报值班的一次,老师在翻看大众日报,随口问了一句我是否看到了这么多的招聘广告,脸红了的同时笔者又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业难,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在这样的事实下我们是否留心过来自我们身边的信息,在意过这些夹在报纸中间的宝贵资源?在采访中,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哥告诉笔者,他坦然确实没有关注过这样的“小信息”,只在乎了那些大型的招聘会或者招聘企业了。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就是赢得胜利的第一步,若是我们的第一步都没走好,又怎样应对接下来的竞争?
其实,在一些同学苦恼于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一些眼光敏锐的毕业生早已充分利用学院与学校提供的难得机会,在动员大会上认真听取老师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在就业研究会上主动提出自己的构想,在招聘会上积极展示能力,在倾听知识讲座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就业信息,扩大自己的眼光,放宽就业视野,扩展就业渠道,为就好业做多手准备。
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应该多关注学院为毕业生所做的积极努力。像信息学院就召开了2009届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加强了毕业生与有关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管理学院则在就业专题研究会议上明确了学院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机械学院诚邀山东盛太车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举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新的工作契机。不仅如此,控制学院还积极分析人才需求,主动联系灾区相关企业,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创新结合。于此同时,“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旅游餐饮类2009年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和“济南大学2009年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在我校的隆重举行更为我校毕业生及省内外其他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变化、收集产业发展形势的契机。
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在人山人海的就业人群中取胜的筹码,更说明了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只知道看着院子的四角天空读死书的书虫,早已不再是只会被动的“等、靠、要”的毕业生了,而是逐渐成熟、时刻准备贡献社会的新世纪大学生。
自身能力注重提高
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找工作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不是工作少而是大多数工作我们都做不来,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能力达不到。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提升我们的自身能力才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要笑对就业,就必须让自己成为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的金子。提高能力不是将课本倒背如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地埋头苦读。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当代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吸引用人单位的法宝。
在济南大学2008年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笔者就“用人单位是如何筛选毕业生”这一问题询问了一位招聘工作人员。他谈道:“从毕业生的在校成绩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学习态度,而毕业生在学院以及学校的各类学生组织与社团的表现我们能够了解他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此外他在面试现场的谈吐、着装,其外语水平、微机操作能力等也是我们筛选毕业生的重点。”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社会的逐渐复杂,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自己的个人简介中填上绚丽的一笔,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就业形势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不能一味地自哀自叹着“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人应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既然就业难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临的考验,就让我们做生命的勇者,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分析、关注形势、充实自我,笑对就业!